更多消息(2011年9月)鼻鼾隱藏心臟病警號 2011-09-28 【明報專訊】鼻鼾,這個都市人的普遍問題,原來不止擾人清夢,更與睡眠窒息症息息相關,更是心臟疾病的潛伏預告。據估計本港有百分之二至四人口受睡眠窒息症影響,當中為數不少同時患有心血管疾病,不容忽視。幸而專科醫生表示,及早接受適當治療,心臟病發的風險亦可相應下降。 一般人入睡後,上呼吸道的軟組織會放鬆,有可能壓着氣道,由於管道收窄,呼吸時便容易產生震動,形成鼻鼾。阻塞愈嚴重,鼻鼾聲就愈大,當呼吸道被完全阻塞,空氣無法通過,就會在睡夢期間停止呼吸,導致睡眠窒息,身體為求取得更多氧氣,患者隨即紮醒。過程不斷重複,嚴重影響睡眠質素及日間表現,以至長遠的生活質素。 高危因素﹕年長肥胖煙酒 睡眠窒息症分為阻塞性、中樞性及混合性3類,阻塞性乃因脂肪或軟組織阻塞氣道形成;中樞性則指由中風等問題影響腦部,未能有效發出呼吸信息而致;混合性就是兩種兼患,九成患者均屬首類,當中又以中年男士居多。耳鼻喉科專科醫生盧駿業(圖)說﹕「年長、肥胖、有吸煙和酗酒習慣都是患病的高危因素,因年長者肌肉較鬆弛,而肥胖令脂肪容易在上呼吸道積聚,令呼吸道阻塞,其他因素包括舌頭肥大,吊鐘過長,下顎細,扁桃腺與增殖體過大等,都會增加患病風險。」患者除出現鼻鼾和間歇停止呼吸外,亦可能有呼吸不暢、易醒、夜尿、心悸、失眠等病徵,嚴重影響睡眠質素,所以睡醒後往往仍感疲累,繼而擾亂日間表現,導致日間嗜睡、頭痛、集中力差、脾氣暴躁,甚至抑鬱。 心臟病發及死亡率較高 睡眠窒息症更與香港第二位致命殺手──心臟病有密切關係,據2002年《美國呼吸及重症護理醫學雜誌》發表的中年睡眠窒息症人士研究指,病者患上心臟病與死亡比率均較正常人高,結果顯示患有阻塞性睡眠窒息症的中年人中,有36.7%會有心臟病發的風險,而一般中年人只是6.6%;同時兩個組別因心臟病死亡的百分比亦有差距,正常人的死亡率為3.8%,而睡眠窒息患者則為5.2%。心臟科專科醫生蘇睿智(圖)解釋﹕「當血氧下降,體內二氧化碳過高,新陳代謝就會加快,使血管收縮,血管內壁細胞機能失調,導致心臟活動不規則,從而引發心臟病、心臟衰竭、心肌梗塞等情况。而且隨着患者年齡增長,生存機會就愈低,通波仔病人更須加倍留意。」 阻塞性睡眠窒息乃由呼吸道收窄的結構性問題引起,藥物難以解決,因此接受外科手術及佩戴呼吸機是最主要的治療方法,盧駿業說﹕「用內窺鏡檢查找出患者受阻塞的位置後,再設計合適的手術治理。如針對上呼吸道情况,可以切除扁桃腺及多餘軟顎組織的懸雍垂顎咽成形術(UPPP)、激光懸雍垂成形術 (LAUP)、側咽成形術(Lateral Pharyngoplasty)、軟顎植入物手術等處理,目的旨在將口腔空間擴闊,讓呼吸回復順暢。」 呼吸機免開刀但要長用 不過,做手術並非一勞永逸,也要冒一定風險,首先手術不一定百分百成功,而且往後口腔形狀也會改變,有可能使原本正常的位置出現阻塞,加上隨年紀增長,也可因肌肉鬆弛而復發,因此盧駿業建議患者睡眠時,佩戴「連續正氣壓睡眠呼吸機」作為第一線治療,「正氣壓呼吸機的優點是非侵入性,不用開刀,安全度高,其原理是把空氣打進氣管,擴闊收窄了的呼吸道,有助減低血壓,讓患者回復正常呼吸,不過它卻不能根治問題,患者需要長期使用。」 無論如何,睡眠窒息症患者也應循生活習慣入手,控制病情,例如維持規律睡眠時間,營造寧靜、黑暗的睡眠環境,保持良好睡眠;奉行健康飲食及適量運動減磅,減輕窒息情况;減少煙酒、咖啡等刺激物質,不要服食安眠藥,以免肌肉鬆弛而增加阻塞風險。如是者既可提升生活質素,亦有助減低日後接受心血管手術期間病發、窒息的風險。順帶一提,睡眠窒息症必須經過睡眠測試,透過腦電圖、心電圖等檢測,分析個人的呼吸頻率、血氧濃度、肢體動作、眼球活動等情况才可定斷,不能單以鼻鼾聲作準,如有任何疑問,宜徵詢專業人士意見。 食物擺位令人肥 零食忌「就手」 2011-09-26 【明報專訊】美國紐約康奈爾大學(Cornell University)研究發現,人們吃掉最先見到食物的機率,是其他較遲進入眼簾食物的3倍,因此控制體重要由廚房食物擺位做起。 吃最先看見食物機率高3倍 這次實驗共分兩組。在第1組,研究人員先拍下逾100個廚櫃的照片,並要求屋主記下日常飲食;第2組實驗亦有百人參與,但這次他們廚櫃中的食物會被調位。研究人員隨後分析食物擺位對飲食的影響。 負責研究的營養科學教授萬辛克(Brian Wansink)說:「研究發現,實驗對象有很大傾向被視線內的食物吸引。如果你把最不健康的食物放於廚櫃或雪櫃當眼位置,它將是你最可能會吃的東西。」他解釋,由於放工回家已很累,因此人們傾向不再花心思找食物,但求「就手」取食。 保持血糖水平可減低食慾 2011-09-20 【商業電台】維持身體血糖水平,與保持苗條身型有莫大關係。美國耶魯大學科學家發現,人體血糖水平下跌,會令大腦失去自我控制能力,令人更想食高熱量食物,這種現象在肥伴人士身上更明顯,他們的血糖水平只是微跌,便會不停進食。 血糖通常來自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,當中有健康及不健康的,健康的食物包括新鮮蔬果、糙米、意粉、全麥麪包、豆類等,進食這類食物既健康又可攝取糖份,令人食慾減低。至於白麪包、白糖、各款零食等,雖然都含有糖份,但因為不健康,最好少吃為妙。 四大健怡飯盒要點 2011-09-19 (綜合報道)(星島日報報道) 1. 瓜、菇類蔬菜為主:菜葉經烹煮後會流失部分葉綠素,隔夜菜則流失得更多,建議可多選吃瓜、菇類蔬菜。 2. 盡量少汁:醬汁通常較高鹽和多糖分,建議只加一至兩湯匙稀汁,亦可使用天然調味料如薑、黑椒等作替代。 3. 飯餐營養合比例:澱粉質食物應佔整個餐盒的一半分量,其餘各半為蔬果類及肉類,以達營養均衡標準。 4. 以低溫煮食:以高溫煮食易令食物中的維他命B、C流失,隔夜餸菜流失量更多,使用蒸、焯等方式會較佳。 健康生活更勝護膚品 2011-09-16 【東方日報】女士為求保持青春,對皮膚護理十分講究。有調查指出,六、七成本港女性自覺有皮膚乾燥、暗啞及毛孔粗大等問題,超過八成受訪女性認為儀容對自信心及結識異性有重要影響,而隨着年齡的增長,花費於護膚品的金錢亦有所增加。但有皮膚科醫生指出,逾九成護膚品只能停留在皮膚最外層的角質層,要達到有效護膚,除了使用護膚品外,建立良好的生活模式更為重要。 多運動飲水吃蔬果 有關網上調查訪問約一千二百位十八至五十歲女性,發現港女極注重儀容,亦捨得花費於皮膚護理上,而年紀愈大,費用愈高,三十至三十九歲和四十歲或以上受訪者組別,每年花費於護膚品的金額分別達到一萬一千元及近一萬四千元。 皮膚科醫生盧景勳指出,有超過九成護膚品只能停留於皮膚最外層角質層,難以滲透入真皮層。而隨着年紀的增長,肌膚慢慢會流失透明質酸及骨膠原,故年紀大會容易出現皮膚乾燥、鬆弛、膚色暗啞等情況。他指出,要真正改善皮膚,必須從底層做起,建立良好生活模式,除多做運動及飲水可加速新陳代謝外,多吃蔬果更有助皮膚抗氧化功能,充足睡眠亦令皮膚健康。 對於不少市民注射透明質酸等美容針護膚,盧醫生指,當中存有風險,包括針藥可能會對皮膚產生敏感反應、留下瘀痕等,孕婦更不適合注射。 |